有这样一位民营企业家。对社会,他讲的是责任;对经营,他讲的是诚信;对职工,他讲的是良心。他常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无穷力量,是他们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要为社会承担责任,用实际行动真诚回报社会。” 他,富而思源,心系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就是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有福。
从1985年创业至今,李有福凭着勤劳的双手、敏锐的商业头脑、执着的信念、不懈的奋斗,诚信经营,创新进取,创建了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的创业之路。以南洋集团为母公司,集箱包制造、印染、化工、生态农业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职工,善待职工,努力创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与每位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大病统筹,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每年春节放假,企业帮助职工代购车票,给回厂的职工100%报销往返的车费;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吃年夜饭;职工生病住院,企业的职能部门总是最先赶到医院看望慰问;2007年1月13日,一名职工患上重病,在董事长李有福的倡议下,全体职工自愿发起爱心捐助,募集到2万多元给他治病,帮助解决困难,使这位职工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2008年汶川地震,又发动南洋职工,情系灾区,爱心捐款。这些不但增强了整个“南洋”的企业凝聚力,也形成了人与人、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好风尚,共创和谐企业环境。企业每年投资了教育经费,为管理人员充电,为特殊技术工种进行专业培训,为全体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安全方面的培训等。企业工会还召开职代会,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民主管理。
他情系百姓冷暖,作为一名来自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尽管公司的业务繁忙,但他总会留出一些时间来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多年来,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听取建议,心系群众利益,力所能及的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新塍公路嘉北段是附近村民上下班必须经过的一条道路,起着非常重要的交通纽带作用。但这条路原先却是沙石路面,又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积水,给行人行车带来极大的不便,群众反映强烈。李有福急群众所急,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议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在这条路已经彻底得到整修,并铺上了柏油,改善了交通环境,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他常说,企业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这个社会着想,用实际行动真诚回报社会。一直关注农村发展的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当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2006年,李有福出资10万元,帮助王江泾镇金鱼桥村修建了一条通村道路,解决了困扰村民们多年出行难的问题;06年11月17日,他又和嘉北街道南陶浜村签订《协议书》,帮助南陶浜村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搞好村庄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外来人口管理等。在新农村道路建设方面,他慷慨赞助出资约30万元。
多年来,他资助了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贫困失学女孩湖尔希旦木和丽水市寒门学子上学就读,帮助这些贫困孩子圆求学梦想;他先后向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新四军研究会等社会公益机构捐资18万元;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资17万元。
2011年,嘉兴市援助新疆沙雅县“红船助学”,他资助了30位沙雅贫困生,解决很多贫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困难;2011年4月,向贵州省正安县流渡镇光华小学捐资30万元;他还与嘉兴高级中学签订协议,设立“南洋奖教金”,对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他高度重视社会老龄化养老问题,2013年5月,向嘉兴市秀洲区慈善总会捐赠了10万元,成立了“有福居家养老服务基金”,积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 “五水共治”、“清三河”的战略部署,出资出力,今年三月初,李有福以南洋集团名义向王江泾镇人民政府捐款24万元,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切实改善民生保障,着力建设一个安居乐业、人水和谐的绿色家园;10月31日,他又捐赠给云南省文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10万元。他时时刻刻用爱心从事着公益、慈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李有福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精神——回报社会、关注民生的企业家精神,一种情怀——乐于奉献、扶贫助困的慈善情怀。
魏 蔚/文 |